作为安藤忠雄本人建筑生涯和思想实践的回顾展,明珠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安藤忠雄展·引领”之中,欲女经自然也少不了这段文字的记载。
由拳击手变为建筑师,成为自成一派的大师,安藤忠雄的人生本身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传奇。但与之相比,其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安藤本人的思想则更值得探究。其实,很多人正是通过“安藤忠雄展·引领”读懂了安藤深邃的建筑文化思想。
虽然安藤忠雄在回应时说过:“建筑和拳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前者属于创意领域,后者完全讲究对身体的控制力”,但实际上在外人看来,拳击手思维却贯穿了安藤忠雄的整个建筑生涯。
安藤的口头禅——建筑即战斗,足以证明他的斗士。比如,别人通过理论去学习建筑,他却透过身体力量来建筑,因为用安藤的话来说:“建筑的实体存在,是我的基础”。逆流而上的一股“拗劲儿”让安藤成为名副其实的斗士。
“清水混凝土诗人”是安藤忠雄独有的美称之一。然而,钟情于混凝土材料的背后,一度裹藏着面对项目预算有限的折中智慧。为了节省经费,使用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成了少数可以一试的选择。“直至今天,我仍不断地在和混凝土搏斗”,在回忆录中,安藤忠雄直言不讳地说,每到工地灌浆那天,他会加入工人的行列,用竹棍搅拌水泥。
据说,年过古稀的安藤不只是在工作室脾气火爆,在工地上,如果发现有人敷衍了事,他也会不留情面地大声。不仅于此,他在建筑过程中还会用手一寸寸抚摸混凝土墙面,确保每一处都能光滑细腻得像艺术品一般。
搅拌水泥不啻为一场力求完美的“格斗现场”,更熟悉安藤的人会将这种场景与他童年时对工匠的青睐联系在一起。亲手制作是一件伟大的的事情,安藤曾经这样表达,“小时候,住在大阪的我去附近的工地玩,匠人们就告诉我,要以骄傲和自信来盖房子。”
混凝土和光都只是材料,不足以让建筑伟大或者坚固。而工匠的骄傲和自信则是建筑屹立不倒、与世的基础,亦成为不停战斗的安藤本人的思想文化之根。
虽然安藤曾经自嘲说,很多建筑并没有按照自己最初的设计进行,但毫无疑问,所有的作品都被他注入了拳击手和匠人的“双重基因”。
“从某一方面来说,我希望建筑的外观能够消失,变成一个能刺激思考的空间”。安藤忠雄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获得代表业内至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建筑,还在于其不可多得的建筑思想、及文化内涵。
安藤说过,自己的设计目标,除了要实践心中的建筑理想之外,就是要让融合了时间流逝和季节交替的自然元素与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从人延伸至四周,从而赋予空间更加丰富的意义。
早期一系列住宅建筑作品是对整个社会毫无、盲目建造高楼大厦的反思,而后的“光之”等公共建筑作品则是对建筑营造方式本身的反思。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面对,安藤选择远离浮躁的商业建筑,他坚定地认为“若建筑沦为炒地皮的工具,那就无从展现战斗的姿态了”。
在受邀参与直岛项目的20年时间里,安藤在岛上设计了贝乐思之家美术馆、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南寺、安藤忠雄博物馆等一系列建筑。“安藤忠雄展·引领”现场的模型和图文清晰地展示了这些使得直岛重获生机的场馆。比如,为了避免,贝乐思之家美术馆的大部分建筑体都位于地下,阳光从穹顶天窗射入,参观者目光恰好与直岛海平面连成一线,人与建筑、与自然形成了奇妙的互动。
之后打造地中美术馆时,安藤忠雄将地下概念拿捏的更加精准,甚至创造了一个“空间”。最佳的观展方式是静静地倚着建筑的斜墙而坐,仰望穹顶开口处的天空,思考人生。
在修缮作为直岛传统代表的南寺时,安藤忠雄放弃了他喜爱的清水混凝土,保留了原有的木制结构,参观者需要在由褐色木板围合成的“黑盒子”里安静地待上10分钟。这是安藤引领人们探究自己内心思想和更深层次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在直岛,首先进行的工程不是营造建筑,而是造林。曾经光秃秃,满是废弃矿坑的直岛上,植被经过20年的生长,已然成林。山、海、木、土、风、光,与建筑和人构成了一曲充满暖意的和谐交响曲。
在安藤古稀之年耗费两载时光,亲自设计的“光之空间”亦有丰富内涵,凝聚着安藤忠雄本人对于汲取力量方式的思考。
在建筑师本人捉刀的建筑之中,探究建筑师的人生,其过程本身也是解读安藤忠雄深邃思想的一种方式。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被戏称为“安藤蛋”的建筑中,仰望变化的穹顶之光,徜徉书海之中,偶然与志同道合的人远远地四目相对,又何尝不是这位建筑诗人,对生活于快节奏、高压之下的都市人的一种关怀。
要梳理大师的作品和心历程、建筑哲学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明珠美术馆进行的“安藤忠雄展·引领”,却巨细靡遗地梳理出了这些脉络精华。从安藤忠雄本人的成长史、代表作模型,到大型的直岛模型和文字、照片、影像,观展之后,当你仰望“心厅”的绚烂星空时,头脑、眼睛和心灵都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实。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