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当劳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承诺,从2018年年底至2022年始,开设超过1800家绿色餐厅,占全部新餐厅95%以上。
没有一家连锁企业和麦当劳一样具有影响力, 而影响力大代表的是社会责任更大。为此,麦当劳CEO张家茵日前在宣布正式启动可持续发展愿景及行动计划,计划开设超过1800家绿色餐厅,推进绿色包装减少包装及塑料。这也是麦当劳去年与中信股份等合作改名为金拱门之后首项重大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麦当劳无疑是中国最有影响力连锁企业。麦当劳提供的资料显示,2017年,麦当劳中国服务顾客超过13亿人次,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底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和海外华侨)总人口数为13.9亿人。 而截至2018年10月,中国内地有近2900家麦当劳餐厅,员工人数超过15万。中国是麦当劳全球第三大市场,平均每天新增至少一家餐厅。
麦当劳中国董事会张懿宸先生表示:“麦当劳的成功,归功于它的规模。我们的一小步,世界的一大步。如果麦当劳作出好的改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以为世界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相信,麦当劳在中国加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肩负起更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不应该是个别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全行业携手共进,才能推动真正的变革。”
根据麦当劳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承诺,从2018年年底至2022年始,开设超过1800家绿色餐厅,占全部新餐厅95%以上。相关餐厅将符合LEED中“室内设计与施工”认证标准从餐厅选址与设计、建材与施工到能源管理,全程减少对的影响,推动节能减排。这也是首次在中国开发及应用的LEED Volume批量认证,涉及门店数量为亚太区之首。
麦当劳CEO张家茵表示,LEED绿色认证标准有三个方面,我们拿到的认证是“室内设计与施工”,它有三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是餐厅里面的选址,比如说附近有没有公共交通工具等等,他会考虑对有什么影响。第二,室内设计还有建材,这是我们要用比较绿色安全的材料。还有比如说用电的东西,比如说灯光、空调等enoou等都会有一个考虑,要考虑这些设备是不是都是可以节能减排的。第三,在于施工还有最后垃圾回收的部分,我们通常去到工地会发现有很多建筑的垃圾,我们怎么样处理,怎么回收,还有就是尽量不要有太多过剩的材料,减少我们整个废物的产生。这三个点是绿色餐厅的主要标准。
“麦当劳中国此次承诺为超过1800家新餐厅应用LEED认证,代表了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决心。”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和绿色事业认证公司(GBC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晗(Mahesh Ramanujam)说,“麦当劳中国为绿色餐厅创造了一个范本,不仅仅是餐厅设计,还包括日常营运节能减排,并为顾客和员工创造更健康更舒适的室内。”
除了绿色餐厅的标准,在餐厅内部的工作流程上,麦当劳还宣布通过三项绿色包装行动计划,在确保顾客用餐体验的前提下,更负责任地使用包装,不断优化并减少包装材料。包括,第一,减少包装材料使用。2015年,麦当劳中国相继取消麦辣鸡腿堡、麦香鱼以及板烧鸡腿堡的包装盒,改为单层包装纸,减少了相关产品包装近80%的用纸量。对于薯条盒、派盒、汉堡包装纸、餐巾纸、开心乐园餐纸盒等包装,麦当劳也优化裁切工艺和尺寸设计,令所需用纸量减少了约20%。第二,减少塑料的适用,2018年11月1日开始,麦当劳中国将在10家餐厅分别试点测试“免吸管杯盖”和不主动提供吸管的方案,以鼓励消费者减少吸管使用。而早在2007年,麦当劳中国就率先提供纸制外卖袋,十年来累计减少超过20亿个塑料袋。此外,所有餐厅还更换了麦旋风塑料杯、调整了刀叉尺寸,以减少塑料的使用。第三,100%使用国际森林认证的原纸。2020年前,麦当劳中国使用的纸制食品包装,将100%来自于经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或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认证的原纸,以支持可持续的森林管理。
比如说食品安全这个事情,我们刚进中国内地的时候,消费者没有意识,但是他慢慢看到你每家餐厅,每个时刻来的时候你的标准都是一样的时候,他们是会有感受的,我觉得环保的意识也是一样,如果你做出来了,其实他们心里面是认同的,但是他不会因为这个来你的餐厅,也不会因为你比较环保来作为他最后品牌的选择,但是我们觉得信任的“银行”是要每天投入多一点,他会累计起来,可能现在不重要,但是他一年后两年后,他就会感觉到其实这个确实是重要的。比如垃圾回收分类,刚开始可能不习惯,慢慢你习惯了以后,感觉自己也住在文明的社区里面。我们相信中国内地顾客对于环保的是有的,我们需要把它引发出来。
张家茵表示,接下来对麦当劳有两个期望,第一个是可持续发展,尤其现在餐饮不单单是食品,还涉及整个。比如说,我们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买的鱼也要通过绿色认证,我们种的草,我们整个土地都是有可持续发展的,牛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希望我们多做。第二个期望,就是大健康的,就是关于营养的,可以怎么样在食品的搭配可以做的更加均衡。食品安全是一个最主要的基础,然后在这个基础我们希望可以分享更多可持续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