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室内设计> 文章内容

为设计师点赞:百年老宅变身为新中式豪宅

※发布时间:2017-11-2 16:13:1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王奶奶从1952年搬入成都的暑袜北一街79号,如今已有64个年头。64年的风雨不仅仅是在她脸上刻上一道道痕迹,也给老宅留下了许多老旧的痕迹和不堪。

  王家的这个宅子,是典型的川西穿斗式民居。原本在暑袜街周围都是这样的川西典型建筑,但随着附近的商业开发,慢慢都改成了高楼。只因王家人不愿意搬迁,留下了暑袜街79号这一幢老宅。而这套从前气派的宅子,在经历了64年的风雨之后,也已失去了当年光鲜的模样。

  基本组合单位是“院”,由一正两厢一下房组成的“四合头”房,院内有通风天井,并用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

  遭受几次地震,这间老宅已不满足现代建筑的安全标准。最原始的木结构房子已经酥烂,几乎无法支撑本身重量。通往二层的简易楼梯已有几十年,十分。东侧的二层空间在汶川地震遭受影响后,基本只能以储物为主。

  没有自来水进户,全屋只靠门口一根细细的六分管供水,厨房也没有供水和排水系统,所有用水都要人力端进拎出,污水还要穿越整个房子的一层空间倒出去,很不方便。

  建筑没有厨房,厨房为楼梯下小段廊道改建;户型怪异,室内有多个高度,对于老人来说,行走十分不便。最头疼的是,整个宅子没有排污设施,上厕所只能去附近的商场,来回要20分钟。房屋老旧,不满足天然气管的安装标准,王家只能使用液化气,甚至还得烧蜂窝煤补充。

  1.业主居住安全,10公分空间,重起新墙,新墙既可以后结构安全,又和原本的共墙连接,改善邻居房子的安全性。

  2.用最传统的榫卯结构制作木屋顶,保留原本的高度不变,顶部采用纯木头结构,还原川西民居的结构特点,以中华最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木屋顶的搭建工作。

  3.利用东西建筑的顶部空间,在总高度不变情况下,新增两个隔层,把原来一层、二层建筑变成拥有二层、三层建筑。

  房屋正中央预留出来,使房子有中心点,经过修复的老木柱把中厅点缀的古朴大方,完整保留王家人在这里居住66年的沧桑历史。纯手工的墙绘寓意开枝散叶,为整个空间带入了生动的活力。

  白色的墙面搭配浅色的地砖使得整个客厅的显得素雅大气,特意引入的波特曼空间彻底打开了整个建筑中央的空间感,也让手工制作的木屋顶一目了然。

  王奶奶的房间保留在原来的,素色的整体搭配使得整个空间显得经久耐看。在房间内也预留了奶奶独用的卫生间,方便她使用。

  二层空间设立四个房间,分别给孙子一家、孙女一家、大儿子以及二儿子。长子和三子的卧室被安排在二楼东侧层高较高的空间,两个的卫生间使得老人晚上起夜都不用离开自己的房间。

  设计师将楼梯改到北边,原本一段式的直跑楼梯改成了两段式楼梯,让老人也能经常上到二层空间(只是89岁了,小编还是很怀疑,王奶奶会不会经常上去了)。二层新增的回廊空间被成公共书房,南北两侧的柜体均可作为书桌使用。

  孙子、孙女的房间被预留在二楼西侧相对较矮的空间。榻榻米设计迎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在下方预留大量储物空间。三楼阁楼空间被留给了外孙使用,厕所、榻榻米床垫的设计让整个空间非常舒适。铺设三楼屋顶特意缩小一段空间,预留一个台。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