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关注互联网行业的朋友应该在朋友圈都刷到了《2017,UI设计失业潮来了!》这篇文章,大思是说纯界面设计的UI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如果想要成为offer收割机,只精通页面设计并不够。虽然文章有些标题党,但说的却是大实话,其实不只是设计行业,现在每个行业都更欢迎复合型人才,想自学成为UI设计师,也需要多方面的储备知识。
不说UI设计师,就连设计师,很多人都以为只是P图的美工,这里有必要先明确一下UI设计师的概念。
UI,也即用户界面(User Intece,简称UI,亦称使用者界面)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毫不夸张地说,在颜值的年代,UI设计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网站、App、网上店铺等)的颜值。无论产品的质量怎样,用户接触产品的第一幕,就是UI设计师给产品设计的这张脸,而像我这种“颜狗”,一旦产品的颜值达不到我的标准,下一步就是关闭/卸载。
一个好的UI设计师,能润物于无声,在浑然天成的设计中为产品注入新的价值,绝不是普通的打杂美工。
在进入一个未知的领域前,我总倾向于先梳理这个领域的架构,待有了比较全面认知后再深挖,这其实也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先学习一门导论课,了解基本概念,再进入细分领域。学习UI设计也是一样,先对整个设计专业有总体认知,再去学技法层面的内容、规则,慢慢把知识库填充完整,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了解一个新的互联网产品出炉的工作流程。这样,在局部学习前,就能对重难点、课程框架都心中有数。
如果说程序员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码代码,那么设计师的时间都留给了Photoshop、Axure、Adobe Illustrator,涂涂修修确实是常态,而这里,也是“美工”称呼的发源地。娴熟的技法,是完美展现设计作品的必备条件,作为UI设计师,也应当熟练掌握这些常用软件。稍低一点的要求,是至少能精通其中一款软件,各种操作都已经形成自然反应,其他软件也能通个七八分。
不过,学完这些软件之后,切忌炫技,学到这步,你只是学会了修图,还只在美工的地步,并谈不上设计。
有人以为,设计师只要去图库网站找一些素材,借助工具进行修饰即可,其实这只能锻炼你的借鉴能力,当你的技法娴熟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尝试临摹。通过临摹,一则用来强化技法层面的能力,二来也能提升初学者的创新能力。
临摹的内容,可以有两方面选择:一种是系统自带的图标,比如Mac OX、Windows,或者移动端iOS、Android的原生图标,都是精心打磨过,既能帮助初学者了解平台设计规则,又能在临摹中逐渐巩固常用软件的技术。另一种则是行业牛人的设计作品,捉摸他们的设计风格、思想和细节,都能加深对设计的认识。
iOS、Android、WP、Windows、Mac OX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设计规则和偏好,在移动端,连每款机型的分辨率、状态栏高度、栏高度、图标尺寸、字体、颜色值都有严格的。这里贴一个之前看到的iOS和Android的平台规范,整理的比较全面、规范:iOS和Android的app界面设计规范。其他平台的设计规则,在搜索引擎上也都能被检索到。
作为设计的上游,产品经理常常会直接发需求文档给设计,能读懂产品文档、快速分析需求,定位出风格、色调、元素,最后迅速把产品需求视觉化,就是产品经理们最爱合作的设计师了。
为什么我们青睐每日故宫、榫卯、网易云音乐这类应用?除了应用本身生产的优质内容外,设计感是很重要的一点,君不见多少用户赞美设计。
至于审美意识要如何培养、提高,这就跟你去问文学家要如何提高写作能力一样,他大概也是懵逼的。日积月累地浏览、学习、思考、联系,大概就是逐渐提升的可能途径吧。
从前,除了设计界面的UI设计师之外,互联网公司会专门设置专门的用户研究中心来处理用户体验的种种问题,但如今多元的趋势下,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视觉设计,需要懂一点产品、懂一点用户体验,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合作流程,同时也会培养自己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用户研究以缜密的逻辑发展,而UI设计则更加追求审美)。
分不清交互和UI的人,可能一抓一大把,事实上,这还是有区别的。从一般意义上说,UI主要做的是图形用户界面,也可以称为GUI设计师;交互设计主要做处理点事人机互动的界面,任何与机器打交道的过程,都需要交互设计师来参与。
但坦白说,现在的App中,有多少操作能把UI和交互完全清楚地剥离开来呢?一个好的产品,需要美观的界面和顺滑的交互,也就离不开设计师两种能力的相辅相成了。尤其现在,设计趋向扁平化的时期,只要遵循设计规范,交互设计甚至能出了设计稿后直接给开发去实现,单纯UI设计的存在感日益弱化。
那么如果一个设计师既能做好设计,又能完善布局前端代码,那么只要有一个简单idea,经过你的手就能完全实现。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多少公司争抢的对象呢?不过这些都是进一步的要求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