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环艺设计> 文章内容

铜川市人民

※发布时间:2019-6-4 23:07:47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属虎的属相婚配表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时期;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以改善生态质量为目标,全力实施了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市区煤烟污染治理、210国道沿线及药王山周边综合整治、饮用水源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表水质量逐年改善,空气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基本完成。

  污染物减排计划全面完成。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新增排放量)为3491吨,比2005年削减70.1%,超额完成减排任务;计入华能铜川电厂新增排放量,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7490吨,比2009年削减1.5%;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7675吨,比2005削减8.9%;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通过了省的考核验收。

  饮用水源上游污染全面治理。在桃曲坡水源地上游新建了省崔家沟煤矿第一、二、下石节煤矿等6个矿区井下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清理了水源上游河道,修建了庙湾镇水源区挡污河堤;在柳湾水源区建设了村镇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金锁镇漆水河沿岸垃圾拦挡网;强化城市饮用水水源,有效保障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月达标率达到100%。

  城市治污设施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市印发了《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意见》、《铜川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到2010年底,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管网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能;新建新耀污水处理厂和宜君县东方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6.7万吨,是2005年的1.91倍;新建新区、耀州区人民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确保医疗废水得到有效处理。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2座,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上升到80%以上。城市医疗垃圾集中收集送往西安医疗垃圾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置。

  下硬茬破解水泥企业污染难题。2004年8月,省印发《铜川市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了“省市统筹、限期、兼并重组、关停”的治理原则和“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的工作思及治理目标任务。五年中,累计投资近3亿元,关闭拆除落后生产线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的计划目标。建设了声威、满意水泥等一批新型干法旋窑和大型环保水泥粉磨项目,使水泥企业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市区煤烟污染治理不断深入。努力实施城市气化工程,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90%以上;2007年将煤烟污染治理范围拓展到耀州城区和210国道南、北市区连接带,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要求,积极推行“环保抓总、区县为主、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把煤烟治理与解决居民生活取暖问题有机结合,对城市规划区燃煤锅炉进行治理。2006~2010年累计投资1350多万元,对天然气未通达地段的37525户城乡居民给予冬季取暖补贴,治理燃煤锅炉391台。从2008年起,市每年投入600万元,推广应用清洁燃料水煤浆;截止2010年底,新建水煤浆锅炉19台,天然气锅炉86台;有效控制和减轻了城市煤烟污染。

  大气质量稳步提高。在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和市区煤烟污染治理工作基础上,又关闭了铜川铝厂自备电厂、完成华能铜川电厂脱硫塔提升,联合部门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监管。全市工业粉尘、烟尘排放量显著下降,南、北市区(包括耀州城区)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0.82万吨;城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近年来未出现酸雨现象,2008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连续三年达到330天以上,比2005年增加101天。

  生态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纲要》,生态与生态建设并重,积极实施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8.4平方公里。创建太安、香山2个省级自然区和34家绿色文明单位。创建了宜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尧生乡郭寨村国家级生态村、西村乡省级生态乡镇、红土镇甘草塬村省级生态示范村。加大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秸秆禁烧执法检查;积极开展煤矿采空沉陷区和废弃石灰石矿山的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治理废弃矿山8个。

  农村工作稳健起步。“十一五”期间,完成农村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17个,生态示范创建“以代补”项目2个,建成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县(乡镇、村)4个。在15个村镇实施了“一池三改”(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和村庄道建设,建成237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7.5万农民饮水难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以上。先后实施了涉及16000人的农村改厕工程,农村工作稳健起步、深入开展。

  监管能力得到提升。全市累计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污染源在线家企业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大气和水污染物在线设备并与平台联网。市、区县两级环保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环保执法能力得到提升;成立了铜川市辐射监督管理站,配备了部分执法设备和应急监测设备的。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环保宣传教育精彩纷呈。“十一五”期间,

  制作反映铜川环保历程的专题片《凤凰涅槃》及宣传系列展板,在市会议期间、省级领导视察时广泛宣传,在《陕西日报》进行专题报道,对播铜川环保,展现铜川新面貌;五年来,全市在中、省、市各级刊播环保新闻380条,其中中央35条,省级69条,反映铜川环保的重大部署、新动态、正、反典型和管理执法情况,使广大感受、了解、支持、参与环保。近年来,环保意识以及对环保工作满意度达到最好程度。⒉“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新增量)为3491吨,比2005年削减70.1%,超额120%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计划;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7675吨,比2005削减8.9%,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计划。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为11392吨,比期初的2006年削减42.2%;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37424吨,比2005年削减44.7%;烟尘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为3718吨,比2005年削减15.1%;氨氮排放总量为752.6吨,比2005削减18.3%;氮氧化物、工业粉尘、烟尘、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均达到规划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月达标率实现规划的“达到98%以上”目标,达到100%;城市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50%以上,实现规划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已连续三年达到或超过330天,远远超过280天的规划指标。五年来全市大气及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空气质量统计指标因子的浓度及优良的实际情况见表一至表四。表一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作虽然成效显著,质量总体明显改善,但是我市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和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综合治理难度大,质量的持续改善仍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

  新阶段,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依然突出,仍处在与、改善与恶化相持阶段;就形势而言,是总体明显改善,局部污染尚未根本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很大。主要问题是:质量改善难度大。北市区和耀州区的居民文教、工商企业、交通运输干线沿河流川道交叉布局的自然现状,不仅容量小,而且工业污染点源、交通污染线源与生活污染面源交叉污染严重,综合治理难度大;该区域生活燃煤年消耗量逐年下降,但采暖期燃煤消耗量仍然居高不下,所以区域、季节质量改善任重而道远;提升北市区和耀州城区的城市品位,在环保方面应实施漆水河流域、沮河下游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综合工程,破解水资源紧缺与河流生态水需求以及巨资投入难题成为关键。药王山周围大气污染仍比较严重,影响药王山大景区建设,周边大、中、小型水泥企业的与搬迁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压力越来越大。

  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总量的14.74%,2.7%。农业面源污染因子繁杂多样,对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农村污水、垃圾处置滞后,畜禽养殖业污染突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少、推进慢,工作责任不明确。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从我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看,空气质量总体较前有了显著改善,但北市区和耀州城区的冬春空气质量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冬季散户烧煤取暖现象突出,局部空气质量不进则退,应继续加强城市气化与集中供暖工程建设,全市的煤烟污染治理与监督执法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

  矿区生态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市煤炭、石灰石、陶土资源丰富,开采企业众多,过去的粗放开采模式,开采强度大,生态后果严重,近年来虽然耗巨资完成了部分生态恢复及治理工程,但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和煤矿工业场地以及沉陷区面积大、区域分散,今后的生态恢复还账任务仍然面宽量大,资金筹措困难大;目前,对资源集约化开采的新型企业,需要建立资源开采利用的生态补偿与恢复的制度和监管机制,未来生态与恢复工作任务繁重。

  3家污水处理厂,2个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能力虽然覆盖了全部城市区域,但污水收集管网没有全面覆盖,污水收集管网的扩网建设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加大;部分区域、地段的居民生活污水未入污水收集管网,严重影响区域河流水质;按照国家“十二五”减排要求,我市现有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除磷脱氮技术,实施氨氮减排计划。新耀、宜君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有效覆盖面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北市区的生活垃圾目前是卫生填埋,还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城市垃圾的污染仍未根本消除。监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近年来,我市监测、监察机构和能力建设虽然逐步加强,但仍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在人员编制、结构、仪器设备、业务用房等方面都存在差距。目前,市监察支队正县建制,领导职数两名,设三科一室,编制仅

  12人,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市监测站的监测范围现为五类65项,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水质常规监测缺92项,应补充人员35名,添置仪器设备100余套,需要新建业务用房;新成立的市辐射监督管理站,监测设备还不完备,影响工作开展。区县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科室不健全,人员编制少,业务用房缺,设备配置落后,难以适应监管要求,影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铜川立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抓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实验区城市的“三大规划”,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市转型、改善生态的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偏重化结构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结合“十二五”节能将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要求,这一时期将是我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交错期,新形势下的工作压力更大

  一是污染减排压力巨大。“十二五”国家将污染减排指标增加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四项,并把质量纳入衡量减排成效的考核内容。我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主要源于火电和水泥行业,水泥行业减排氮氧化物存在工艺技术和水泥成本的制约,所以氮氧化物减排压力就集中于火电行业;另外,我市火电行业的脱硫工艺已是效率较高的先进技术,所以二氧化硫减排技术压力巨大。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减排主要依赖于农业源治理和各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升级及污水收集量增大,资金投入是主要问题。减排空间缩小、种类增多形成的压力巨大,“十二五”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二是区域质量改善任务紧迫、难度加大。我市煤炭开采和水泥制造的兴市历史,典型存在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较单一、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环保任务重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的突出矛盾。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十二五”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提高质量、改善生态的尤为必要、十分迫切。污染的多因子全面治理压力,深层次矛盾的凸显,质量改善的难度显著加大,例如:北市区、耀州区及其连接带的综合治理涉及面广、持久性强、投资大;药王山周围综合治理,存在大、中、小型水泥企业与搬迁和巨额投资难题;漆水河、沮河和赵氏河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工程,存在水资源紧缺与河流生态水需求以及巨资投入难题;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和矿区生态投资大、工程周期长;交通运输干线多并行、穿行于饮用水源区,防控突发事件的隐患治理量大、线长、投资大;采暖期煤烟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等等。

  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处于清还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历史旧账的迫切期以及控制新增污染争取发展空间的期,资金投入缺口巨大;多年来,我市区域治理和农村生态主要依赖国家、省、市财政专项投入,污染源治理依赖省市排污费专项资金和企业自筹投入,筹资渠道少,资金量有限,难以适应当前我市治理的迫切需求。在目前全面、深层次的综合治理时期,适时将区域、流域治理任务纳入国家和省级西部开发规划,争取规模化投入十分关键;对行业和特定污染物的治理,充分采用市场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尤为必要。四是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市监测、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执法人员不足,装备落后,业务用房紧张,应急和执法保障能力薄弱,执法受阻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监测、监察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步伐慢,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资金不足,已严重影响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我市新时期的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加快发展环保事业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主题和主线把环保工作摆在了更为重要的地位。“十二五”时期,、国务院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省委把生态上大台阶作为“十二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市的“四创”部署以及药王山大景区规划建设,打造药王休闲养生圣地,建设绿色生态新铜川,都为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是中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强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覆盖面大、含金量高、操作性强,这为高起点开展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天水经济区规划》和拟启动实施的《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规划》,铜川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陕甘宁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实验区城市,要求区域发展要更加注态建设和,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这些重大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市的发展和安全也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必将带动我市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四是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增强,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与1999年相比,P从40.4亿元增加到的187.73亿元,财政收入由1.49亿元增加到13.75亿元,近年来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投入显著加大。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生态和建设,具备了一定的政策和物质条件。二、优先,确立奋斗目标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先、环保惠民”战略,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创建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为着力点,进一步改善质量,

  合”、城乡统筹和污染治理与生态并重的原则,支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城市环保抓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和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业污染治理抓提档升级,社区、企业抓绿色文范工程创建,农村环保抓点带面,以促治,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十二五”时期,环保工作要敏抓机遇,务求实效,扭住两个抓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污染减排),突出五项重点(

  水泥企业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治理、煤矿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及安全和农村及生态),实施六大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地工程、安静工程、朝阳工程和基石工程)。(二)基本原则

  优先,统筹发展。正确处理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在中促进发展。以人为本,环保惠民,保障安全,切实人民群众权益。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与发展综合决策,全过程预防,从源头预防污染和生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

  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和行业实施有差别的政策。落实责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全社会参与。建设标准化的监管体系,

  。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全面推进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努力实现重点区域质量改善。

  科技领先,友好。科技创新,破解技术瓶颈,提高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和友好型企业的新子,实现清洁生产,文明生产和友好。

  项目支撑、强化考核。设立重大治理项目和科研项目,为规划实施提供的项目支撑。强化辖区质量的责任,力争做到目标、任务与政策、投入的匹配,深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评估和目标考核系统管理。

  妥善处理环保与发展、稳定、民生的关系,兼顾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在统一。推动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确保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安全,确保生态上新台阶。

  2015年,城市质量全面改善,农村质量总体稳定、局部改善。提升水泥企业管理水平,建大扶优管弱,创建一批花园式企业。落实煤烟污染治理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取暖问题。以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地表水生态,全面控制漆水河、沮河、赵氏河等水污染,开展漆水河生态功能恢复研究。重点污染源全部实施在线,完善自动平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水源工程。预防为主,优先,防治结合,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建设监测中心,提升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立起主导、市场推进、参与的新机制。主要控制指标是:

  201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24040吨、53668.2吨、19094吨和1565.9吨。到2015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较2010年静态削减7.9%和8.2%;氨氮、氮氧化物分别较2010年静态削减11.2%和9.9%。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35000吨以下;烟尘排放量控制在7000吨以下;工业固废排放量控制在12000吨。(2)质量

  ——城市饮用水源地(柳湾水源地、桃曲坡水源地、柳湾井水源地、西河水源地)水质月达标率达到98%以上,全指标考核达标率达到

  90%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质考核指标达标率达到100%。——全市水质量达到功能区划目标水质要求;漆水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2300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三北防护林等工程,五年人工造林60万亩,切实生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消除秸秆露天焚烧现象。

  85%以上,基本解决44万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沼气工程建设步伐,使农村户用清洁能源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建设10个优美乡镇,50个生态示范村,75个农村环保综合整治示范村。⑤核与辐射安全

  90%,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5%以上;污泥处理处置率达50%以上(稳定化处置后填埋);②市区再生水利用率达20%以上,宜君县达

  照金、董家河、黄堡、陈炉和红土等五个省级重点镇均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⑤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安全处置率达到

  ④建立健全市及耀州区固废管理机构;设立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及监察大队,设立照金等重点镇监察大队,设立宜君县监测站;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应急管理机构;

  全过程控制,推动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加强清洁生产实施监督,做好清洁生产示范推广和强制性审核及评估验收工作,通过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排放。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区域、产业、企业,大、中、小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对新建工业园区用生态经济进行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积极推动南部工业园的生态化建设。

  依托药王山大景区建设,继续加大水泥企业污染治理,按照调整布局(出川道、靠矿山、入园区)、关旧建新、一标三化(达标排放、净化、绿化、美化)、提档升级(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花园式工厂)策略,全面建设绿色文明水泥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实施水泥行业结构减排;通过建大扶优管弱,引进工艺先进、规模化的石灰制造企业,发挥市场机制,倒逼落后石灰窑企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或者关闭,实现结构减排;建立退出企业补偿机制,淘汰治理无望的污染企业,大幅降低污染负荷,实现污染减量式的行业发展。完善管理减排,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准入门槛,强化“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完善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探索有偿使用制度。鼓励我市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加强排污申报监管和排污费征收,引导企业自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用经济杠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污染减排。将“保运行”作为管理减排的重点来抓,狠抓污水处理厂、火电厂脱硫和企业治污设施的日常有效运行,狠抓污染源在线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和列入国控、省控污染源的人工监督性监测。全面组织污水处理厂、电厂、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向社会公告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运率、处理率、运行率,接受社会监督。实施停产整顿、高限处罚等断然措施,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惩治力度,督促企业加快治污减排步伐。强化各级是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落实各职能部门的相关责任,健全减排工作考核机制;严格执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度,强化对区县及重点污染企业减排工作的考核和监督,把节能减排指标作为各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依据。

  深化工业水污染物减排。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典型涉水工业行业,如果汁、饮料制造、食品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等,开展清洁生产工艺、污水处理技术提升、排放标准及技术政策制定等全过程污染控制,实现节水减排,提升行业污染防治水平。重视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先进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提升园区污染治理水平。

  启动并完成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并于供水、用水、节水与再生利用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加快市污水处理厂技术,实施污水回用工程、管网扩建工程,完善除磷脱氮工艺,2011年底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改进运营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污水处理收费、付费政策,加强运营监管,提高新耀、宜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减排效益。推动畜禽养殖和集中式屠宰污染减排。调整优化养殖场布局,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养殖场沼气和生物发酵零排放养殖技术,实现畜禽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深入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力争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污染防治与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并污染物削减率不低于

  95%以上,取消脱硫设施烟气旁,抓好脱硫设施的达标稳定运行;1、2号机组进行低氮燃烧技术,全部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确保氮氧化物排放达标。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设施,脱硫、脱硝效率分别达95%、80%以上。加快非电行业污染减排。推进煤炭洗选加工水平,促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全力推进城市气化工程,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工程,并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设施。水泥行业日产

  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窑开展降氮脱硝设施建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加快淘汰铜川铝业100KA电解铝预焙槽,烟气净化系统安装脱硫设施;推进工业锅炉、采暖锅炉脱硫工作,制定合适有效的减排目标;加强治理农业源和机动车尾气的空气污染,拓宽减排渠道;加大非电行业的工程减排措施力度。“十二五”期间各项污染物减排指标计划为:

  改善质量,推进环保惠民以人为本,环保惠民。要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陕西省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生态建设和综合整治,突出五项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切实改善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

  调整布局、关旧建新、一标三化、提档升级”的策略,用3年时间,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扎实推进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全面建设花园式工厂和绿色文明企业。实施《药王山大景区综合整治规划》,逐步从景区退出一批工业企业,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以声威建材公司第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为重点,建设一批大型水泥项目,鼓励发展水泥熟料窑尾纯低温余热发电,在重点水泥企业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示范工程,进一步优化我市水泥产业结构,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污染治理;到2012年底,淘汰秦岭水泥公司等10家企业的37台直径小于3米的水泥磨机,从根本上改善结构性污染,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面貌的根本改善。燃煤污染治理不断深化。城市规划区内新建燃煤锅炉,烟煤散烧,大力推广应用水煤浆、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积极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逐步规划区热网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对金华小区以北等热网不能覆盖的边缘地区强制使用清洁燃料锅炉。煤烟治理区域及

  210国道沿线具备条件使用清洁燃料的工业窑炉、锅炉在2012年底前一律改用水煤浆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集中开展城中村的煤烟污染治理专项整治,加大居民散户的煤烟治理力度,2013年前完成煤烟治理区域内所有居民散户小型环保采暖炉的更换工作,继续实施生活困难群众冬季取暖煤票补贴。大力实施天然气工程,逐步完成印台区金锁镇至铜川新区青岗岭210国道沿线两侧集中居住村镇的天然气工程,入户率达到80%。实施铜川矿区气化工程,首先在铜川矿务局东区徐家沟、鸭口、东坡等煤矿通达天然气,使矿区面貌明显改善。大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以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全面控制工业粉尘烟尘排放。加快城区工业污染源调整搬迁,集中整治低空排放污染源。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运输管理,积极推进道与建筑扬尘控制。实施更加严格的颗粒物区域控制标准,北市区、耀州区及其连接带区域的一切工业点源和锅炉,执行烟粉尘排放浓度

  30毫克/立方米限值,超限者进行除尘工艺提升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建设现代化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站,从

  2011年起全面实施简易工况法检测,严格执行老旧车辆淘汰制度,除正常使用年限的机动车辆外,加速淘汰黄标柴油车辆(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柴油车),“十二五”期间,机动车油品质量由国家Ⅲ标准提高到国家Ⅳ标准。加强其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电石、陶瓷、炭素等工业污染防治,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工业企业入区进园,依托工业园区深化污染治理;加强新项目污染防治,新建工业窑炉首选天然气、水煤浆、电等清洁燃料。全面治理餐饮油烟污染。

  筹措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按照省环保厅的“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原则,建立铜川市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重点对火电、水泥、铝冶炼、化工等行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减少阴霾天气,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使我市早日加入关中“环保模范城市群”,为“关天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支撑。

  强化饮用水资源和水源地水质。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水的头等大事,采取最严格的措施饮用水源。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区划定工作,一、二级水源区内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地有影响的旅游、畜禽、水产养殖等

  活动。制定并实施超标和风险大的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方案,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指标监测分析,提高饮用水源监测能力。健全饮用水水源评估、水质监测信息定期发布等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和应急预警,开展城市备用水源地调查研究,逐步规划建设。提升沮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制定沮河流域治理规划,实施“源头控制、岸上治理、河道修复”综合治理工程,水源涵养区生态,削减排污总量和排放强度,切实改善沮河流域生态,水体质量。推进沮河流域各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完善除磷脱氮工艺,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减少新鲜水用量,节约水资源;建设乡镇、矿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防控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加大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力度,全面提高生态质量。

  加强漆水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展生态功能恢复可行性研究。制定漆水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柳湾水源地上游坚定不移的贯彻“预防为主,优先”的方针,源头生态,加强水源涵养,提高地表水径流量,有效缓解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实施柳湾水源地防护及综合治理工程,水质。按照“一河一策”思,逐步实施柳湾水源地下游及其支流的综合整治,清理河道,整治乱倒垃圾污水,提升河道自净能力,保障下游生态用水及出市断面水质改善,优化“城中河”的生态、景观效能,提升北市区、耀州区及其连接带的城市品位。开展漆水河生态功能恢复可行性研究,力争使漆水河真正成为铜川的“母亲河”,子孙后代。

  实施赵氏河及玉华河流域综合整治,全面加强生态建设。以生态和生态旅游开发为目标,依托药王山大景区及药王养生保健、生态休闲城市建设规划,分别制定赵氏河及玉华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规划,性开发玉皇阁生态湿地,进一步提升玉华景区生态水平,全方位打造养生保健、生态休闲城市。

  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重点是北市区污水管网改扩建和污水回用工程,到2012年底,使全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入网处理率达到85%,到2015年,使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并具备除磷脱氮工艺,中水回用率到达20%,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80%以上。建设大型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施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强化工业节水工作,制定高耗水行业废水排放限额标准。建设建制镇及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废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建立健全水质联防联控机制,提高河流出境水质。(三)以农村及生态为重点,实施绿地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效管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城乡污染防治同步推进。以污水、垃圾、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以建设环保设施多个村庄受益的原则,抓点带面,进行农村综合整治。立足于实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能源、清洁田园,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系统,以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移、县处置”的模式来扭转农村脏、乱、差等现象,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垃圾的集中收集和处置;开展村镇生活污水综合处置,优先实施集中连片整治,因地制宜推广

  ,建设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及分户式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池;加强户用沼气池推广和配套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利用率,积极发展沼气、太阳灶等农村新型清洁能源,改善农村面貌,积极推进优美乡镇创建。大力推广秸杆综合利用、秸秆饲草加工、秸秆还田还耕作等先进技术,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深化“以促治”政策,建立农村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健全农村长效机制。加强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点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控制重要、生态区化肥农药强度;划定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工程和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研究推广生态养殖、科学养殖,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印台周陵生态农业园和新区生态樱桃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其“科技链、服务链、经营管理链和产业化链”的有效结合,指导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化种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严格农村准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鼓励发展无污染、少污染、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引导分散的农村工业企业向村镇工业功能区和工业园区集聚,实施集中治污。全面落实农产品产地监管,确保城乡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抓生态文明创建,生态。编制《铜川市生态规划》,生态与治理并重。优先天然植被,加强香山、太安省级自然区建设,力争使太安自然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区;建立生物资源和管理机制,加强生物资源,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资源的数据库、种质库和基因库,制定系统的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天然林、退耕还林、水保生态、水源地、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开展废弃煤矿矿区、废弃石灰石矿山的生态修复与重建,加强煤矿企业的综合整治,达到一标三化,全面建设绿色文明煤矿企业;按照我市“三个大绿”工作部署,加大翠屏工程和

  210国道绿色长廊建设力度,进一步对沮河、漆水河、赵氏河三大流域进行绿化,消灭直观山坡的宜林荒山。实施赵氏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新增生态修复面积6万平方米,有效玉皇阁生态湿地,建设玉皇阁湿地公园,努力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生态示范乡镇、生态示范村建设,完成生态示范创建任务;继续开展小流域治理、城中村生态治理和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为建设生态城市打好基础。科学编制城乡绿色建设规划,在全市创建50个绿色文范工程单位

  ,重点建设绿色村庄、绿色城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工厂、绿色街区、绿色道、绿色河流等八大绿化工程。(四)以噪声污染防治为重点,实施安静工程

  控制噪声污染,提高城市声质量。修订铜川市声功能区划,健全城市噪声管理制度和区域噪声控制标识,推进城镇人居声质量改善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从城市布局上避免噪声扰民问题。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影响评价审批,认真落实夜间施工许可证制度;加强监管执法,防治噪声污染;加强社会生活、建筑施工和道交通噪声的监管,建设社区、城市。

  加强放(辐)射监管,保障安全。健全防控体系,完善制度,加强监管,防范核与辐射的风险,保障安全。

  。加强规划,优化电磁布局,控制和降低城市尤其是社区、学校、工作场所及其他人群密集区的电磁辐射污染,实施电磁辐射区域控制,对电磁辐射进行严格监管。规范废物、化学用品监管,防控风险。加强废物源头管理,实施“减量化”示

  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的监督管理,强化风险防控;健全重点管理化学品的行业准入标准,在区域新建或扩建涉及化学品的项目,完善化工企业安全措施、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化学用品运输过境的申报、监管制度,防范交通肇事引发的污染事故。(五)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实施朝阳工程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执行产业政策和“以代补”专项资金的扶持,鼓励开展低碳、循环、绿色经济和环保科技开发研究;以煤层气开发利用、水泥窑尾余热发电为先导,鼓励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以静电除尘器、高压电磁绝缘子、电捕焦油器、布袋除尘器、电厂用圆顶阀等特色环保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扶持壮大环保企业。推进水煤浆、生物质柴油、沼气、瓦斯气利用及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等产业的发展,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环保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产值占全市P的1%以上。(六)提升监管能力,强化风险防控,实施基石工程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系统监测、监察执法单位的人员编制、设备设施、业务用房、应急能力等力争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科研条件和监测、监察执法水平有较大提高。市、区县环保机关机构、编制达到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要求;设立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及监察大队,设立宜君县监测站,建立市及耀州区固废管理机构;设立照金等重点镇监察大队。加大环保投入,

  加强业务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以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新要求。完善风险应急响应体系。构府主导、部门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先进的监测预警、执法监督和管理三大体系,设立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队伍及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配备标准化应急装备,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实战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夯实企业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制定企业风险防范标准和规范,实现风险防范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建立企业突发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切实加强企业防范突发事件能力。

  调整功能区划,加强科研。按照最新城市规划格局,重新进行大气、水、生态和声功能区划,准确定位区域功能类别,规范监测点位和因子。开展铜川市承载力研究、漆水河生态功能恢复可行性研究、排污权交易基础研究。

  加快宣教信息能力建设。通过网站,加强铜川环保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将政务工作、规划计划、政策法规、科技标准、污染控制、自然生态、核安全与辐射、监察等环保信息进行网上发布,推进参与和政务公开。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审批,公布审批结果,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普及环保科学知识,为社会、企业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加强宣教信息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建设铜川市环保网站,构建市、县(区)两级信息资源网络平台,逐步建成能够满足环保业务应用和大容量数据传输需求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各类业务数据安全、高效的传输,并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市级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我市环保管理工作、领导决策、应急指挥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服务。五、重点工程支撑及资金筹措

  “十二五”期间,工作按照一个指导思想、扭住两个抓手、突出五项重点、实施六大工程的部署,规划实施的生态建设及重点工程有减排与污染治理、农村环保、生态建设、环保能力建设、科研等五个方面共45项,

  总投资744364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4033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07214万元,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资金553117万元,占全市规划P的5%左右各个工程的内容和资金筹措方案具体见附表一。六、构建长效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各级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到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

  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与相关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贯彻执行责任制、问责制和绩效考核机制。对“区域治理、污染减排”等综合性工作,建立“领导、环保抓总、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保障任务完成。在2013年年底和

  2015年年底,要分别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考核结果应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干部任免惩的重要依据。(二)完善综合决策机制

  完善“党委领导、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环保工作机制。强化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综合决策的科学性。优先,充分考虑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综合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职责,研究解决环保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问题。建立经费保障渠道和机制,将执法、监测、宣教、信息、科研等经费足额落实到财政预算科目,保障监管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加强监管队伍标准化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监测现代化水平,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管。

  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运用政策激励措施,不断增加环保投入。优化投资,完善投入机制,要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和吸引外资、民营和社会团体投资环保。要夯实企业责任制,严格实施“谁污染谁治理”,切实增加企业环保投入。

  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以促防”、“以促治”、“以代补”资金的支持,争取更多的环保资金。扩大对外和招商引资的力度,鼓励外商采用BOT、TOT等投资方式,加快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加强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念,培育全民生态意识,强化生态危机意识,提高全民的自觉性。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向社会公布质量状况和企业排污状况,对质量的知情权。重点项目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试行听证制度。要不断提高全民意识,支持和参与环保工作,促进决策和管理科学化和化。[网络编辑:]分享给好友阅读:

   文章来源于博贝棋牌850游戏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