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的到来,很多人都认为对我们的实体零售商场有着强烈的冲击。但是你有没有仔细回想过,购物商场在我们的城市之中,是不是似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好像城市所在之处,都会有购物商场的存在,不论是在公交枢纽附近,还是在城市各处的摩天大楼里。可是为什么实体的购物商场一直屹立不倒?它在电商到来的今天有做过什么样的转型和调整么?本文为你提供了跨越太平洋两端的商场案例,包括纽约世贸中心最新的公交枢纽里的Oculus购物中心,伦敦的集装箱公园购物中心、成都的远洋太古里,以及的朗豪坊。作者从商场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街道文化的相容性、、以及对附属公共空间的设计细节等方面,对这些购物商场做了介绍。但是这些变得越来越城市化的购物商场,会不会带来些什么问题呢?
郊区的购物中心也许正逐渐没落,但从纽约到的众多城市中,一个又一个的购物中心却茁壮成长着,它们正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之中。
图一、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Oculus购物中心,西田在这个纽约市的购物中心上押了14亿美元的赌注。图:Alamy
当Yulia老公在Oculus购物中心的一家商店看鞋的时候,Yulia说“我们并没有预料到这些商店会在这里出现”。这些商店成为了纽约世贸中心新的焦点。
从乌克兰出发,一旅行参观,到达911纪念馆时,他们就被Oculus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而深深吸引了:从外观来看,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钢肋结构造型会让人联想到一只鸟或者一只恐龙的骨架;而从内部来看,它的钢肋与用杆拍照的游客融合的恰到好处。
为了在顶部引入自然光线,Oculus(眼睛)被设计成为睁大眼睛的样子,但它却不仅仅是一个造型独特的建筑物。它还拥有上百家商店,以购物中心的身份而存在着,同时它作为交通枢纽,用11条地铁线和过境铁线连接着布鲁克菲尔德广场和世贸中心,每天服务多达五万人次的通勤者。那里的店面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
当然,西田购物中心很希望游客和通勤者可以在店铺里闲逛、驻足、停留。商场写到,“纽约新地标,集购物、美食、饮品、娱乐于同一屋檐下。”
Oculus曾是西田下的14亿美元的赌注——纽约人钟爱街头生活,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有一个成功的商场。通过热闹的人群来判断,所谓的“商场活力不再”与现实情况根本不符,它并不像美国版图上标记着数以千计空无一人的郊区商场那样——像“幽灵盒子”在皲裂的沥青停车场中慢慢。
图二、集装箱公园将海运集装箱变成了城市商场,与伦敦街道融合的相得益彰。图:英国卫报David Levene
Michael Sorkin是纽约城市学院的建筑学教授,他说,西田购物中心是一种全球城市化的榜样,“西田购物中心与迪拜的免税店事实上几乎是没有区别的”,另外他还指出,像这样的跨国商店不仅仅存在于商场中,城市街道上也会存在。“房地产经验告诉我们,其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不得不的,也是巨大的。”
不可否认的是,西田世贸中心的存在似乎说明了一个问题,不是商场在没落,而是郊区发展在衰退。与此同时,商场也变得越来越城市化。
事实上,新型购物中心与其城市周边融合之紧密,让城市和购物商场之间很难划定明确的分界线。伦敦的集装箱公园、拉斯维加斯市中心的集装箱公园,和迈阿密的布里克尔城市中心,都在尝试与城市街区生活融入在一起,它们都是商场设计的范例。
在与Oculus横跨太平洋相望的中国,开发商正在用更大的努力做出新的尝试。他们用全新的商场配置,来迎合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水平与快速变化的大众审美和品味。
21世纪初,在封闭式商场还被为是商场的建设标准的时候,Oval Partnership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Chris Law就为的中心商业街——三里屯,提出了“城市”的概念。他提出,在大卖场中引入大量的公共空间,但在那时,人们都觉得他太疯狂了。
Law并不想去设计那些用柏油铺成的停车场,而想去设计些人行步道,并用树木来为行人的户外空间遮阴,让他们可以在公共空间中休憩纳凉。他在为两个不同的商业广场设计商店和饭店的时候,为其中一个设计了交互式水景和可以播放电视节目的巨幕,为另一个设计了能够让人们享受“咖啡+书”的静谧时光的公共区域。
当我们被越来越城市化的购物商场所吸引的时候,它的净效应就是会将我们的城市也变成购物商场的样子。——Michael Sorkin
他并没有亲自去设计这个复杂的空间,而是为它做了总体规划,以及相关的城市设计框架,以让其他的建筑师去做进一步地填充,这能够让整个复杂的设计变得更加的有机——“就像城市的运转一样”,Law说。
最终的设计是,这个商场被不规则的立面和之字形的胡同小巷填满,整体呈现出一种现代“村落”的样子。这项设计是一项极大的成功,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它让这个被汽车填满的城市有了让行人喘息的空间。
在这之后,开发商还让Law去设计了成都一个古庙附近的露天零售商铺。为了让商铺的建筑风格与当地文化遗产的整体风格融合,Law用木质龙门架设计了商铺的结构形式,并让商铺和餐厅沿绿树成荫的小道依次排开。他还增设了一个宾馆、几处酒店式公寓和一个办公大厦,以期能够创造出一个,以复杂精细的公共空间为中心的,多功能用地区域。
他的工程项目也许是极具创新性的,而Law却说“我们仅仅是让这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市形态有了自己的延续”。他还提及了一些中世纪古城,比如在Sienna或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城市里,商店和小吃摊都会在公共空间中有序地发展起来。
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远离市中心的、封闭的郊区商场是不连续的么?难道这是廉价的化石燃料时代所独有的一种商场形式么?
它们确实很浪费能源。典型的大盒子商场是“又厚又壮的”,哈佛大学建筑工艺学教授兼哈佛绿色建筑和城市中心的创立者Ali Malkawi说。而相比大盒子商场,室外的“零售村”却很特别,因为它有着更小的生态足迹。“薄的建筑结构让自然通风和日光照明成为了可能,因此也能够更节能。”Malkawi说。
商场第一次在郊区出现是在二十世纪50年代。当时,“减少能源消耗还不是我们优先考虑的事情”,Malkawi说。那时,人们如果想在郊区逛商场,他们只能开车去。“购物场所距住宅区越远,交通对于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能源消耗相关CO2排放总量中,交通方面的CO2排放量占了将近四分之一。)
Acme公司的建筑师Friedrich Ludewig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知们会选择去商店购物的原因,是因为,商店能够提供些有趣的实体的物品,否则,人们就会去选择网购。结合这个想法,他在的一个城市广场周围设计了一个郊区商场的衍生版。他在商场的中心设计了一个公共图书馆,而不是一家超级店铺。
图五、“麻烦提供些实体商品,否则我们就会去网购”,Friedrich Ludewig在的一个城市广场,设计了一家郊区商场,并在商场中心设计了一个公共图书馆。图:Acme
“顾客们更愿意在户外活动,而且希望感受到更实体的东西”,Ludewig 在解释户外商场究竟是什么。为了能够营造出一种与城市体验基本一致的感受,他的公司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他们为商店提供了相关的店面设计指南,比如配色,以与公共空间的视觉连贯性,同时避免商店店面惊现突兀的。他说,“当人们都在大喊大叫、彰显自己的时候,你根本不能从中获得些什么有用的信息,店铺的设计配色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他还在思考公共空间中造景美化和面铺装的恰当比例,同时,也在努力思考,城市规划中各类空间在各个时间段是如何被使用的。“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周三上午11点的商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此时逛街的顾客并没有那么多。他还在为户外商场而,户外商场能够通过充分利用的空间和建筑结构,来进行自然通风,而非去使用空调,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
除此之外,他说,最重要的是,“你的设计不应该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描述了一种与恐怖谷理论相似的感受,这种理论讲的是:当机器人与人类相似程度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便会对他们极之反感,哪怕机器人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从而整个机器人都会看起来非常僵硬恐怖。
总计有超过300家购物中心,大多数都处于地铁站和一些摩天大楼的地下层,而非是被设计在那些铺着沥青的停车场中。交通运输服务的供应商,同时也是房地产的开发商,他们已经通过建造这些地铁站而获利:商场被建在地铁站点与摩天大楼之间,享受着它们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客流。
数以千计的人们会时常待在一栋的高层建筑中工作、居住、以及娱乐,甚至从始至终都不需要离开。商场是被精心设置在人流交汇处的,一般都会处于建筑物与具备住宅、办公或者交通功能设施入口的交汇处。通过设计师专门的设计,没有一家商铺会被顾客遗漏或者疏忽。
比如朗豪坊。它是的一个59层的复合体建筑,集零售、五星级酒店,及甲级办公区于一体,通过自身地下道与地铁站相通,每天能够吸引将近十万人流。
“我所有的生活都发生在这里”,Katniss说。她在这栋楼里工作,她也在这里购物、就餐,以及看电影。即使是在她休假的时候,她也会在商场的中庭约会,在巨大的自动扶梯边喝咖啡。
这种直梯能够在几秒之内将人抬升到四层楼高,而为了将顾客送回至地面,Jerde建筑师事务所独创地设计了一种如螺丝锥一般,向下旋转式的零售排列径,也因此,仅仅是朗豪坊的零售部分,就足有15层楼高,可以说其自身就是一个摩天大楼——一个“垂直”的商场。
由此可见,在太平洋的两端,不论是纽约、,亦或是成都以及,商场的发展都没有没落。它只是做了转型,变成了一个城市综合体。
而对Sorkin来说,这种转型却伴随着一种风险。“当人们被越来越城市化的购物商场所吸引的时候,它的净效应就是,我们的整个城市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购物商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