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弥漫着紧张气息的密密麻麻的格子间不同,ALINE STUDIO 的工作室,视野开阔,高挑明亮,一面墙是一整排放满书的书架,室内大大小小20盆绿植,生长最旺盛的绿萝,依附着特意为它搭起的架子蔓延到天花板上。透过两面超大的落地窗,可以看见常营的街景和窗外的好天气。
谈及自己创立的工作室,齐鲁说其实并没觉得自己是在创业。用他的话来讲,如果除了挣钱安身,一定要为这件事的价值说点什么,大概是成立之初的一个小闪念——“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做一点小事,让世界变得更好。”后来这句话也被当作工作室的座右铭,放在他们的官网上。
一线设计工作室,虽然叫设计工作室,但作品涉猎广泛,也做策略,也为客户提供推广方案。齐鲁说,他认为设计和做策略是无法割裂的,“所以究竟是广告公司,还是设计公司?其实我们还真没太想好,该怎么定义自己。”
在齐鲁看来,互联网时代下的一切瞬息万变。作为乙方,“一招吃遍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设计的载体日益多元,风格衍生迅速,甲方的需求也各有不同,给自己下定义反而是。“不如放弃纠结自己的定义,ALINE就是一个,期待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工作室,设计、策略、是它的强项。”
2017年,知名老牌家用电器制造商——艾美特,想要迈出从“渠道至上”到“品牌营销”的第一步。他们邀请一线设计为品牌及产品包装的视觉进行升级,项目周期为1年。客户的需求明确落在设计的层面,但这一次,ALINE认为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如果真想品牌营销新篇章,仅仅针对过往常用的物料做设计提升,效果不会理想,要想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和产品整体“旧貌换新颜”,做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考虑品牌,要打就打升级“组合拳”。
拿定了主意,齐鲁决定要给客户“洗”。ALINE给出的是,拟定全新的品牌主张,为明星系列产品单独确立宣传口号,制作主视觉。
之后,在此前提下延展出了一整套设计方案(包括新品发布会、推广海报、线验店包装、精品产品展示、产品包装及宣传物料等)。
为达到更好的效果,ALINE还为艾美特提供了包含品牌tvc脚本、关键促销战役策略、品牌管理、甚至是品牌新内容营销升级计划在内的全套推广策略。并为其量身定制了线下门店的交互体验装置及纪念品,以期使消费者切身感受到品牌及产品的升级。
“我很喜欢解决问题,用我能调动的所有状态和资源,配合设计,去思考怎么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中国传媒大学设计学院的教育体系中,很看重策略。广告学、公关、新、设计专业在一个学院互相学习,专业间耳濡目染,在这种下,齐鲁用设计解决问题时思也会延展开来。“于是ALINE更习惯的思维方式是:如果要解决好客户遇到的问题,综合设计、策略、推广的各个维度来考虑,我们应该做哪些事?”
在此思维下的ALINE,不仅和很多实体产品企业合作,也有互联网、消费电子领域的客户,天猫、新浪、百度、乐视,、OPPO、出门问问、极客公园都曾是他的甲方。业务范围也广,全案、品牌策略、KV 、MOTION 、H5 、动态海报都有。口口相传,ALINE在圈子里也小有名气。“现在工作室人少而精,十个,而大部分客户,都是找上门来的。”
人手不够或是项目太密集,有时工作室也会选择客户,“可能会偏爱那些产品酷酷的甲方,消费电子、互联网是酷的。”齐鲁说,设计师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更好的发挥能力。
就像最近和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合作的「官网设计」和「产品宣传物料」,从接到Brief到网站上线周时间。“比较喜欢这种酷的产品。”
齐鲁还希望能在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不论是互联网还是消费电子,深入做垂直领域的好处是能对行业足够了解,“为十家消费电子提供过服务,第十一家也会相信你”。
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ALINE的客户也多是这一领域的或是一些科技公司。但其实对传统品牌的转型更是工作室在意的。“传统品牌有原有的组织架构和渠道链以及自己固有的方式,有时候更习惯选择原有的”。“这些领域很需要人出谋划策,在新时代变得不一样”。
传统行业观念更新慢,而互联网新,又多少有点太快,“一个用心策划制作的H5,可能三天后就会没人关注,它不像海报、一本书,能保存很久,看得见,摸得着。”齐鲁也在工作室的发展道上寻找着某种平衡。
而谈到设计风格,“追求现代感,偏的,很平直,很网格,很素很干净,所有东西都可以很方便的融进去。”齐鲁说,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风格,那是挑战性的尝试。
吕敬人曾用“不摹古却饱浸东方品位,不拟洋又焕发时代”来阐释书籍设计的“融合之美”,这是齐鲁很喜欢的一句话。他觉得做充满现代感的东方设计,符合时代审美又不失内涵,是很好的设计状态。他想要的设计就是“要现代不要老旧”,即便是做老旧的东西,也得现代。“说白了就是要干净”。
和很多闯出了点名堂的设计师一样,决定做工作室,不过是单子越来越多忙不过来,才找了第二、三、四、五……十个人,变成一支技能互补的队伍。直到工作室加到第五个人,甲方陆续多了,有时候需要考虑很多东西,齐鲁才觉得,“嗯,开始有点像创业了”。
做工作室其实也是一个需要时间的决定,刚毕业的时候,齐鲁也经历过是A还是B的选择,是为了户口进国企做一枚按部就班的螺丝钉,还是更更有创意地用设计对世界做点改变。
“老实说,一开始是想去国企谋差,但却没有找到符合自己理想、要求的工作,这一点上我挺不听劝的,也不太愿意降低自己的要求。”之后齐鲁还是决定先做freelancer看看。“那时候有单子就做,没单子就打打游戏,日子也算清闲。每天外出就只是中午下楼吃个麦当劳或永和大王。没想到后来还有机会给麦当劳做设计”。
两个月的时间,他受不了了。“一个人待着会恐慌,因为你并不知道周围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优秀的人在完成什么项目”。后来齐鲁在朋友的创业公司杂糅交互和设计当产品经理,一边工作一边绸缪自己的工作室。
一年后随着小活的增加,他决心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室,于是有了“一线设计”。在脑暴的一百来个名字里选出了——一线设计ALINE,作为新工作室的名称。与客户位于一线,为客户着想;主打国际主义现代平直风格;表达一种极简的感觉,而线就是极简感觉的代表;A字头的工作室排序更容易让人看到……名字里包含了齐鲁对工作室许多期待。
刚开始一人业余接单,用每月到手的工资撑房租、设备,大半年时间摸爬滚打,做一些杂乱的活儿,其中包括各种logo、不靠谱的PPT,莫名其妙的、界面。
一步步地走,大概会有个节点,让人意识到量变到质变,被发现认可。很快,齐鲁用作品在圈子里积累了一些口碑,发展也越来越快。
“创业,其实没有什么故事,到两年多的时候,我都没觉得自己是在创业。就是传统手艺人的状态,和在天桥上卖冰糖葫芦的没有什么区别。可能手艺人都不太存在创业这个概念。”
爱卡,九零后,是一线设计工作室的第一个,和齐鲁一样从中国传媒大学走出,现在爱卡已经是国内注册规模最大的设计师互动平台站酷网的推荐设计师。齐鲁精于书籍设计等传统设计,爱卡擅长新,团队以优势互补的形式慢慢壮大。
现在ALINE发展到十人团队,九成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齐鲁认为相同的思维会让大家走到一起,所以到后来九成都毕业于传媒大学。研究生有美院和皇家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每个人都有设计专长。现在齐鲁甚至会说,“相比之下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弱,需要成长”。
齐鲁看重团队的意识,能不能给出解决问题的点子很重要,其次是手头执行,能不能做一个很漂亮的活。
工作室聚集的人才多起来,也多了管理问题、战略问题,再不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齐鲁拿卖糖葫芦做比喻说,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想着做好糖葫芦就可以,人多起来,就要想糖葫芦卖给谁,大家分头在哪儿卖,怎样让大家开心地一起卖糖葫芦,或者下一步是不是该拓展业务,做点甜品。“面对一个客户和一百个客户,自己一个人工作和一个团队工作,状态会不一样”。
常说创业很辛苦,齐鲁却说自己的感觉是“创业比公司打工要轻松点”。在公司打工思常会被人左右,做的项目不一定喜欢,就会衍生出很多问题,但自己创业起码思跟着自己走,“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也愿意多付出”。
客户资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除了2014年工作室刚起步时摸爬滚打积累的头一批客户,圈子里的朋友也会给齐鲁帮忙介绍一些活儿。“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是个很好的土壤,广告学的朋友们很多进了甲方,大家知道你的能力,也会把小海报、小项目丢给你,这些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一步步就会有大客户。”
前两年流行的信息可视化长条,之后的铺天盖地的H5,今年的动态海报,更加复杂的品牌策略等等,一做过来,齐鲁不停地尝试、突破。工作室也进展顺利,一直都在盈利。
“有盈利才能活下去。”现在,一线设计养活了十个对设计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有绿植和阳光的工作室里工作,早上十点上班,晚上六点半下班。周三会一起看电影或者玩点别的,这天他们称为“小周末”。
不常加班、人性化、认真又轻松的工作氛围,是齐鲁一直在努力保持的工作室的状态。一来这是他个人喜欢的样子,给每个人一点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吃透某种专长,不管是画插画还是做品牌。而且他总觉得,“劳逸结合才能出好作品”。
二来,这些也是相对的工作室能提供给设计师们的一点情的福利。齐鲁说找到很厉害的人才非常难,尤其刚开始,薪资没法和大互联网公司比,但是大家可能会因为比较好的工作状态留下。
齐鲁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特点来接项目,控制发展节奏。不刻意搭建团队拓展业务。“每年除了商业项目之外,我们也会留出点时间,根据大家的兴趣做点自己的东西”
尽管这种人性化的对个人提高大有好处,但也意味着,在竞争硝烟气息的市场上,工作室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让利”。“有些事更重要,保持盈利也重要,有时候需要适时调节。”
齐鲁觉得,缺人才是设计行业的普遍难题,正是因为有这些想法和执行力都非常厉害的伙伴,才让复制一个一线设计工作室难上加难,这是工作室的核心竞争力。
“本来是个世外做设计的人,很想做二把手,做了工作室就不一样,努力改变,努力尝试。”齐鲁明白,大部分设计师都喜欢“世外”的状态,但工作室需要有人去沟通市场,去活络资源,做这样的人,才能给“世外”的设计师提供平台相对“任性”地发展空间。
自己创了业,会迫着认知很度的事。“对客户的认知,对产品的认知,对架构运营的认知,甚至对设计本身的认知,都会不一样。会变成一个有全局思维的人。”
齐鲁说,以前思维的架构,横向的维度包含展示设计、平面设计等等,也可能有音响导演、播音、动画;纵向维度跨广告、公关、设计。创业之后产生新的维度,有销售,有管理,有和客户的沟通,对设计、、策略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入,很度构成了空间性的成长。
齐鲁:我也在学习,不太有技巧。觉得最主要的是“用心”,要真的关心每个人,关心成长。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那么强的管理问题。
齐鲁:和客户沟通需要很多元、跨维度的知识。专业方面的固然要好,其它领域的也要知道,比如对方提一个问题,如果你不知道,也要立刻帮他寻找答案,问圈里最懂的朋友。即便是吃饭这种小事,你也要能告诉他哪儿的饭店最好,最适合他。第二个问题,肯定有让人头疼的客户,大家都会遇到,但最根本的是要解决问题,目标达成是重点,其它的可以忽略。
齐鲁:这个问题很大,举个例子,每一个设计师脑海里会有一个元素周期表,比如说一个品牌要表达的主题是海啸,如果选定一张纸来表现主题,那我会把这个元素表调动出来,想这张纸有什么和海啸很像的地方,纸张有很多家,可能我印象中有一家纸张和海啸的感觉特别像,就定这张纸。哪种字体和海啸的感觉更像,就摘出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喻。
齐鲁:多看多做,“看”能提升你最终的构想能力,“做”能提升你能不能做成这件事情的能力。灵感是很意识流的东西。专业和灵感,可以分开看,灵感有点可遇不可求,不是每次做设计都会有灵感,但专业会帮助你完成它。
齐鲁:我认为核心看两块,一个是策略能力,一个是设计能力。以及两点能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评判标准元素点,太多太复杂了,有很多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也可能见仁见智。
齐鲁:发展目标就是一群很快乐的设计师在一起为比较好的甲方解决问题,如果是这个状态,现在可能已经实现了。至于说要不要扩大规模,这个不会硬性,该发展就发展,但都是基于现在的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比如大家摄影其实都不错,也喜欢,那可能也会构建一个摄影工作室。
齐鲁:时代变化很快,我2009年毕业的时候,设计的整体状况不太好,工资低,平面设计不太被认可。当年班上的同学可能转行了95%。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在设计可以做很多事,感觉很好。至于说创业,设计工作室很多,但再多也没有甲方多,市场太丰富了。很多人在做工作室,要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的小工作室出现,都能分一杯羹,是因为市场有区分,我们这波人把小的做好,4A把大的做好,可能我们很多时候还会合作,这是一个并存的状态,他们有一天可能减人变小,我们也可能壮大变强,这是在始终波动的。所以,心态很重要,一开始的目标、出发点也很重要。
齐鲁: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创业给予设计师的是很多面维度的思考,会帮助他在以后的维度里更强势地提升成长。创过业的人很明白所有流程,他知道为什么这时候设计需要给产品做一点事,知道运营怎么想,知道销售怎么想,他很清楚所有的脉络,会变成一个有全局思维的人。我个人最大的收获就是思维维度的提升。如果以前大脑是一张网的一层,现在可能是一个空间性的。
齐鲁:一是一定要找到客户。二是要考虑清楚你有什么样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在市场上够不够突出。找到客户,塑造能力,两者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