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规划面积4200余平方米将申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前,武汉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初步规划建设及陈展方案已出炉。我市将对位于汉口胜利街的武汉中央机关旧址及临近的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等三栋老房子进行修复和布展。
目前,武汉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初步规划建设及陈展方案已出炉。我市将对位于汉口胜利街的武汉中央机关旧址及临近的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等三栋老房子进行修复和布展。
武汉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定位于重点展示大后期中国在武汉领导中国历史的纪念类博物馆,条件成熟后将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纪念馆规划总建筑面积4219.96平方米,将在武汉中央机关旧址举办复原陈列,恢复中央秘书厅、中央局常委会办公室、会议室、陈独秀、蔡和森等领导人办公室等原貌。
我市编制的《中央在武汉》陈展大纲,已获得中央党史研究室批复,以及省市文博、党史专家论证通过。
复原陈列展将主要在旧址主、附楼展开。拟在主楼的一层恢复1927年中央机关警卫人员办公室等;在二楼恢复中央常委会会议室等房间,恢复蔡和森、王若飞等人办公室及卧室;三楼恢复中央秘书厅文书、财务等办公室,恢复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办公室及卧室。在附楼拟恢复中央档案室、图书室、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在旧址右侧通道,还将恢复车库,并复制陈独秀用过的小轿车。
从纪念馆设计平面图可以看到,当年,陈独秀、蔡和森、彭述之的办公室内带有卧室;彭述之办公室的面积与王若飞相仿,较陈、蔡二人稍小。
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将作为纪念馆的辅助、临时展厅,与中央机关旧址相互依存、相互映衬,形成一个完整的纪念展示区。
按照初步规划,唐生智公馆内将举办辅助陈列《中央在武汉》。用历史照片、实物、文献、档案等,展示中央在武汉领导中国的历史。
怡和洋行公寓将作为纪念馆的临时展厅,以及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辅助用房,将包括交流展厅、档案室、资料室、文物库房等。
昨日,记者现场看见,中央机关旧址、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三栋旧址已全部完成腾退工作,待建工作组已进场。
下步,我市将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编制项目书与设计方案、文物维修立项,并按照“修旧如故”原则对文物本体实施维修。同时,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使用要求,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和设置安消防设施,确保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符合对外的安全条件。
接下来,我市将紧锣密鼓开始进行旧址维修和加固工作,力争年内启动纪念馆本体修复工作,并完成周边治理工程。
大时期,中央仅在两个地方设过办公地,一个是上海,一个是武汉。1927年中央机关从上海迁到武汉,武汉成为中国的中枢要地。
武汉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处专家赵晓琳、武汉博物馆馆长高万娥、武汉博物馆原馆长周斌介绍了中央90后摸鸟门事件当年在武汉的8个机关所在地,以及党的重要领导人在这些地方工作的情况。
1927年4月上旬,中央秘书厅设于今汉口胜利街165、167、169号,这里是中央局常委会开会和秘书厅办公的地方。4月中旬,时任中央总的陈独秀从上海来到武汉,标志着中央机关完成了从上海到武汉的迁移。
、、等几乎所有中央机关都集中于此地办公。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此从事活动。
1927年3月下旬,瞿秋白在这里负责的宣传工作,主持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出版工作,领导《汉口日报》的工作。五大召开后,蔡和森任部长。
在汉开办了建党以来最大的出版机构长江书店,出版了包括《湖南农民》(即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单行本)在内的几十种书籍。
陈独秀在四大后亲自主管过一段时期的工作。五大召开后,部长先后为张国焘、李维汉,陈乔年为秘书长。
主要负责发展、调配和安排干部工作,1926年全国仅有中员1.3万多人,到1927年4月,全国的人数迅速壮大到5.7万多人。
现状:1988年列为市级文保单位,2008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旧址经修缮后将建成历史陈列室。
1926年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后,中国在武昌乾福巷613号设立办事处,这里也是湖北省委和省军委办事处,任湖北省军委并兼任工作,受在上海的领导。
1927年5月,从上海来到武汉,在汉口余记里办公、居住。汉口尚德里为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机关迁至汉口后,武昌办事处仍然行使职能。
1926年12月,中央农委在这里工作,创办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筹备全国农协。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案,强调在中必须争夺领导权、建立等问题。
在“五大”上,中国第一次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将监督机制引内;首次提出集中制,强调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对军事工作的领导。
“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召开,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和武装的总方针,“枪杆子里出”的著名论断即是在此次会议上提出。
有史学家认为,“八七会议”在党史和中国史上的地位,可与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相提并论。
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根据国际的进行改组,成立了由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张太雷五人组成的临时中央常委会,在这里作出了三项重大决议:举行南昌起义、举行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