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它的影响力,能否带动整个行业,能否提升人民的整体生活质素,好设计不但体现出品牌个性, 更重要是对生活提出一种新的概念。”
陈幼坚,1950年生于中国,著名设计师,曾荣获乃至国际项600多个。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美国《GRAPHIS》于1996年将陈幼坚设计公司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市现代美术博物馆永久收藏。近十年,陈幼坚在内地许多城市完成了具有创新和个人烙印的设计项目,同时在上海开设了自己的生活概念店“27”—陈幼坚家外之家。
“每个设计都是经过深层的市场策略来决定的,这取决于设计师对品牌的把控,需要不断从生活中累积经验。”
中式传统的家庭背景及西式教育在陈幼坚身上融汇。在国际学校念书,进了外国广告公司打工,是外国老板,周围都是外国同事。经老外看东方人、东方文化的角度耳濡目染,成为他日后作品中自然流露的风格。
这段十年打工的生涯,陈幼坚跟过五、六个外国老板,他们各有所长,都对东方文化兴趣盎然。从1970年到1979年底,跟外国同事在一起工作、生活,这十年里,外国人如何看待东方文化,怎样欣赏东方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设计触角。
“在这种微妙的状态中,我慢慢在寻找东方文化的及妙处在哪里?”陈幼坚说,“我们身处熟悉又陌生的本地文化中,可能找不出它巧妙之处。比如上海人不一定说得出上海的独有魅力。但经过外国人的眼睛,我们却能发现自身文化中的的无穷宝藏。”
这种状态从二十几岁开始,在东文化的碰撞中,陈幼坚学会发掘合适的东方元素,并以现代的手法, 融入他的设计中。“这不是偶然,而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陈幼坚不断去寻找、探索东方文化的底蕴,这最平常的行为习惯逐步逐步成就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自己开公司,这时已经对传统文化、老的东西感兴趣。从博物馆的历史藏品到潘家园的古玩,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在我看来,美的东西不在乎于价值,而是它本身蕴藏的文化及表现出的美感。”
说话间,墙上的挂钟走到了七点,分针搭在一笔竖折上,构成了汉字“七”。这是陈幼坚为精工设计的挂钟,甫一亮相就让惊叹:居然想到用这种方式,将中国文化符号与计时工具结合——分针走到每个钟点就添上一笔,成为完整的汉字。这款大受欢迎的挂钟早已停产,很多人遗憾没机会收藏。
日本的设计风格界上广受推崇,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日本文化是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提炼出来,特别是孕妇梦见蛇缠身宋代和唐代的文化。比如,茶道来自于宋代、花道来自于唐代。陈幼坚表示,自己要做的,则是把中国自己的文化找出来,再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名华人设计师,陈幼坚在日本享负盛名,因为陈幼坚一直在实践一种有共性的设计理想,将传统文化保留并发扬光大。
“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它的影响力,能否带动整个行业,能否提升人民的整体生活质素,好设计不但体现出品牌个性, 更重要是对生活提出一种新的概念。”
现在,陈幼坚有超过一半的项目在内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及各大城市。在、在东京,他已功成名就;当初回到内地,按他自己的话说,却是“重新接受培训”,因为在内地市场面对的挑战及客户的需求“瞬息万变”。
以十年前在长沙设计的茶馆为例,“客户对市场定位及策略不太了解及明确,我的角色就是协助他们找对方向。”茶馆落成后,旋即成为长沙新的文化地标。
“面对不成熟的内地市场,我尝试将国际观念带入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客户,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及。但作为华人设计师,推动我的是强烈的感,去为祖国贡献及创造更好的未来,我亦很荣幸成为中国的一位参与者。”
这些年和内地客户打交道,陈幼坚发现与中小型客户合作,能够与有决定权的老板直接沟通,互相信任,使他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创作。大企业相对较为沉稳及保守,往往对破格的设计有所保留,间接地减低设计最后呈现的原创性及影响力。
经过多年的碰钉、思考及尝试,陈幼坚才摸出这套规则。问他与在和日本相比是不是要重新调整适应,他回答“面对不同的市场,调整是必需的,不然就等如走进!”他发现,内地客户对设计的认识及掌握只是刚起步,还有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我当然希望能提升内地的设计水平,现在我能做到的是提高客户的质素及改变他们的观念,慢慢来吧。”
过去十年做内地设计项目最大的满足感,陈幼坚说除了改变企业对品味的把控,还有改变客户待人接物的方式,“我向他们一种国际化的观念,如尊重合约和的品德,没有这种观念,没有做个,怎么能建立好品牌?”
和客户的沟通,陈幼坚抓住主动权,“他们来找我,就是认定我。希望我跟他们一起拓展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他来挑客户,他来挑专案。他能挑,是因为他往往为客户带来额外的价值,这是陈幼坚对每个项目、每个细节,从头到尾亦做到完美的及。
接受采访的第二天,陈幼坚就要去济南,那里刚完成东阿阿胶旗舰店的室内设计,他亲自去做艺术、装饰品及商品的陈列及布置。“其实我可以不去,但这是我接的项目,我会从头到尾执行到底。”
这种对待项目的态度,是陈幼坚对自己设计的,他又说 “怎么去把控,需要在现场作最终判断,品味的把控是最巧妙的,如何按氛围、颜色、造型、比例摆放得好,很多时候是遵循自己的感觉,以自己对美的观念来引导。”
陈幼坚最近正在忙陕西南的一个普洱茶会所的室内设计。有天,他发现花园里加建了栏杆,于是他找来负责工程的人:花园的风格非常现代,但栏杆是现代仿古欧式风格,这两个完全不协调。后者听了,立刻就把栏杆撤掉了。
一般人都熟悉陈幼坚的平面设计作品。如今,他的身份更多是空间设计和艺术顾问,他说这种过渡很自然。这些年他合作过茶馆、餐厅、会所、品牌旗舰店等很多业态,问他最乐意做哪种,回答却是快餐店。为什么?陈幼坚回答得很干脆,“快餐店大家都去,最有力度及速度以设计提升普罗大众的生活质素。”的“大快活”连锁快餐店的品牌提升就是陈幼坚打造的。
当时连锁快餐店的竞争激烈,“大快活”请了陈幼坚为快餐店提升品牌,最后由视觉识别及应用品设计贯彻到室内设计,重新大胆,让“大快活”一夜之间换脸,变得年轻、时尚、生机勃勃。很快,“大快活”的生意就急速增长,越做越兴旺,股价都翻了好多倍。
“陈幼坚家外之家”由陈幼坚亲自挑选和布置,包括艺术品、装饰品、家居用品、家具、具收藏价值的小玩意和古玩等等,还有老照片以及与他过去创作历程和回忆有关的对象。从时间维度上,“家外之家”展现了陈幼坚过去四十多年来设计生涯中对艺术品的收藏情结。指着挂在墙上的一幅油画,他说是多年前一位学生的作品,画面上是一家老式店铺里零零总总的物品。有趣的是,当他布置这幅油画下的陈列时,突然发现摆放着自己收来的饼干罐跟画面里的一模一样。
“我愿意把好的东西与朋友分享,这种分享也是一种沟通交流,让大家知道我陈幼坚是怎样一个人,让大家明白品味不是用打造出來的,同时一起体现当代中国文化的内涵。”
说话间,他从玻璃橱里小心翼翼拿出一辆铁皮摩托,这是日本做的玩具。上了发条后,这辆摩托开始绕圈开,一圈下来,车上的驾驶员还会把腿从踏板上抬起,做一个下车的动作。看到大家流露出惊喜的表情,陈幼坚很是满足,“这是我小时候的玩具,后来搬家遗失了。前几年在日本一个铁皮玩具店里看到,花了一万多港币收下的,开始觉得价值很高没买,后来我儿子鼓励我收藏,说美好的回忆是无价的,当下非常。” 本报记者 金雷 摄影 陈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