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别人的。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上,是有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院,屋外已经下雨了。那阵大雨愈下愈大了,淹没了街面,漫上了人行道。于是他不得不跑到一所住宅的大门下面去躲雨了。那儿已有个白发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了看神父,高声说道: “天气真很恶劣,神父。”
“一个人在京城里住几天却偏偏遇着下雨,确实是讨厌的。我们,在上服务的人,终年住在这儿,却没有想到这点。”
神父不再答话了。他瞧着那条雨势渐凶的街道。忽然,他下了决心,如同撩起裙袍跨过水沟的妇女们似的,撩起了他的道袍。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方面的事。”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道:“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力协助。”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做过许多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院参事做他的热心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的行为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和谎言我。受他花言巧语,我竞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5.这篇小说以“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1.玛兰在朋友“帮助”下当上行院参事;他到处炫耀自己,萌生了别人的,他每天都要给人写介绍信;一个下雨的早上,他偶遇一位神父并为他写了三封介绍信;玛兰犯罪神父的行为,玛兰给总主教写信请总主教自己。
3.①补充叙事,集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4.玛兰在住宅的大门下遇见老教士时,插入以前“很不喜欢教士”的情节;特别交代教士是一个外省人,暗示着这个教士的身份不同寻常;当老教士得知玛兰是人士之后,立即撩起衣服,顾不着那么大的雨执意离开;玛兰叫住他时,他又唯唯诺诺,十分迟疑;被问及他来巴黎干什么时,他的吞吞吐吐这一系列描写,都为小说处情节的突转埋下了伏笔。
5.观点一:用“人”做题目,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凝练鲜明的体现,引发读者对社会生活进一步思考探求。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现实;②中、、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人,社会就会失去“”,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用“人”做题目,使读者对小说塑造的人物产生形象、鲜明、全面的体味,还具有象征、意味。
①抓住“人”时刻想要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朋友部长是玛兰的人,玛兰做官后,做过红衣主教的人,还出面多端的神父,最后又恳求总主教自己。这种前倨后恭的角色变化,正是围绕“人”展现的。③通过“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特色。
观点三:用“人”做题目,体现出小说清晰曲折的情节和宛然有序的结构。①以“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与“被”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